6月18日,南开智库工作坊第五期在八里台校区文科创新楼举行。本期工作坊邀请了天津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处长、法学研究所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刘志松,天津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潘汝南作为分享嘉宾。来自校内相关智库研究机构、专业学院的师生代表参加活动。
刘志松分享的题目是“智库如何做咨政”,他从咨政报告选题策略、渠道搭建与写作规范三个维度展开,分享咨政研究经验。
他指出,咨政选题的核心是精准捕捉“痛点”,具体可从三方面切入:一是“蹭热点看苗头”,既要把握时效性强的热点事件窗口期,深度剖析事件对中国发展的现实影响,又需具备前瞻性视野,为决策提供预警;二是“小切口大纵深”,避免宏大叙事,从具体案例入手深挖细挖;三是“数据稀缺性赋能”,在缺乏官方数据的情况下,借助替代性数据增强研究独特性。不同的咨政供稿渠道存在显著的“口味差异”,需根据相关需求在内容上有所侧重。
在谈到咨政写作的实践环节,他强调“避坑原则”:避免“放之四海而皆空”的泛化建议,代之以明确责任主体、资源路径的具体步骤;摒弃学术化表达,将理论术语转化为决策语言;坚持“前100字亮核心”原则,确保快速抓取关键信息;注重“把握决策周期”,有针对性布局相关议题。
潘汝南在分享中,就内参刊物编审规范、排版技巧及报送策略等方面进行了介绍。她提到,内参刊物应注重思想深度与预判性,同时确保数据扎实、观点明确。她就如何通过标题吸引关注、如何根据不同渠道需求调整报送内容等分享了实用技巧。
在互动交流环节,现场师生围绕“近期选题重点”、“咨政研究成果反馈机制”等问题与嘉宾进行深入交流,气氛热烈,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、收获颇丰。
至此,本期工作坊活动圆满结束